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1+X证书“岗课赛证融通”典型案例


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1+X”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单位,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试点文件精神,探索X”证书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融合融通发展,实施“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旨在通过改革,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教育的融通,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实施背景

201910月,教育部批准了面向先进制造业的第二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及“X”证书,作为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1+X”证书试点院校及对应专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积极行动,研究探索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如何带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特别是“多课联动、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成立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组,开展“1+X”证书制度背景下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多课联动、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二、主要目标 

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教学改革为契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对接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和“X”证书标准,聚焦人才培养全过程,改变传统课程结构,以项目为纽带,解构重构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基于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育深度融合的“岗课赛证”融通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体系,共建实用高效的“岗课赛证”多维融合教学平台,实施三教改革。

基本思路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校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打破课程壁垒,实现多课联动,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开展“三教”改革,促进书证融通,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多元办学的新格局,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

(1)完善组织管理,加强制度保障

成立以学校主要负责人为首,学校教务处、质量管理相关处室、二级学院主管领导组成的 1+X 证书实施工作团队,系统策划、组织、指导专业1+X证书实施工作。与“X”证书培训评价机构与指导机构建立深度联系,激励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按照1+X证书试点工作“理顺原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书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设计与准备、教学实施与管控、质量诊断与持续改进”的六个阶段,分阶段进行完善、总结和凝练。

(2)优化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改革

专业带头人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结合区域行业企业实际需求,将证书培训内容适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组织教师对“1”中相关的每门课程按照确定的融通方法逐一进行完善、改进,做好专业课程优化设置,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确保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完全满足“X”证书的标准要求。对接企业用人需求设置实践课程,推动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实践型师资,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高质量就业。

(3)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育教学改革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充分应用企业的优势实践资源为专业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积极搭建技术技能平台,打造大师工作室,建设双创中心等,本着“优势互补、平等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协同发展中心,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跟上行业发展需求,使1+X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满足学校教学需要。

(4)提升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以共育和互聘互兼为途径,校企共建教师团队,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组织编写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建设培训、实训等教学资源库;开展技能培训、实训,为就业和转岗再就业人员服务;开展技术服务,成立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服务中心;开发培训体系和教学资源,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实践成果

(1)专兼结合,构建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为贯彻落实好1+X”证书制度,培养一支能够满足准确把握“1+X”证书理念、精准对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积极做好专业教学设计和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是采用校企双专业带头人,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二是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参加评价组织召开的“1+X”证书制度相关会议5次,选派8校内外教师参加“1+X”师资培训,获得师资证书,并参加考评员、考务管理员的培训和申报,提高教师实施教学、培训和考核评价能力。三是加强校外兼职教师的聘任,聘请6名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的教学与培训能力。

2)深化改革,构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

通过对比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X证书10项认证单元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将“X”证书中的职业素养、基础知识等要求与现有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学习目标进行逐项对比,分析目前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解构重够课程体系和内容,对课程进行“整合、新增、强化实训、删除”处理,修订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课联动、书证融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要求完全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1.智能控制技术专业1+X书证融通课程体系

3)产教融合,打造“岗课赛证”多维融合教学平台

根据1+X书证融通教学改革需要,在分析专业原有基础、学校特色与优势、区域社会发展需求等内外因素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1+X”证书制度、产学研及职业技能竞赛需求,经过建设方案多次论证,先后投入资金420余万新建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智能制造单元系统集成应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平台、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5个实训室,总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建成1+X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考核点,打造具备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多种用途,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业机器人“岗课赛证”多维融合教学平台,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2.“岗课赛证”多维融合教学平台

4)循序渐进,高效推进岗课赛证融通方案

1+X书证融通方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纲领,它的具体实施需要与三教改革同步、融合进行。一是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师资培训,让教师深入理解1+X证书制度的新理念、新要求,准确把握“X”证书标准内容要求和内涵。二是按照“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要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多课程联动,协同推进教学改革,并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应用,对教师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OBE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等应用成效进行测评。三是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合作编写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课程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本教材,提高教材的职业真实性、可行性、亲近感和吸引力。四是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岗课赛证一体化技术技能平台,书证融通,产教融合,2021年,我校20人参加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考证,通过率达100%。学生顺利通过1+X”证书考试后,进一步总结提炼,编制教学资源,1+X教学成果进行转化和应用在智慧职教平台建设1+X”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学资源库,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顺应行业对人才需求,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5)成果丰硕,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

一是参与1+X试点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入选浙江省“双高”专业群项目群内建设专业;二是专业教学团队完成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1+X”证书制度背景下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多课联动、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并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5门核心课程获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和在线课程建设项目立项;三是校企合作,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完成《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组态技术应用》等3部校编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材,使专业教材能够跟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四是公开发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书证融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组态仿真技术在PLC教学中的交互应用》等教学改革论文4篇;五是教师获得浙江省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六是指导学生获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汇博杯”工业机器人系统应用编程技术赛项等省级以上荣誉8项

3.师生获得的部分省级以上荣誉

五、思考与展望

1+X 证书试点是一项与专业建设密切结合、与三教改革紧密相关的系统工程,1+X书证融通方案的实施需要教学团队统一教学理念,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从1+X证书试点开始,专业就应该按照系统工程要求进行策划设计,经过不断完善改进,最后形成专业建设与教育教学组织实施的新常态。要高质量实现1+X书证融通和衔接,至少需要做好四个环节的对接。一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起对应关系;二是证书培训和考核内容与专业人才方案相对接,在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中互为补充;三是证书师资培训、证书培训安排与学校教学周期相协调;四是证书考核与学历教育相关考试统筹安排。

推进“1+X”证书制度是体现职业教育本质特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完善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做好1+X证书制度建设工作,可以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创新,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实践平台,培养优质师资,促进专业实践育人质量不断提升。



COPYRIGHT 2021 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9058391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9层邮编:100055电话:010-6325 2191

友情链接: 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教育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