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有关单位: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中国职业技术协会将举办百场竞赛活动。为扎实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生态建设,主动适应数字化职业人才培养新需求和大思政育人新要求,基于特色中国文化开展数字化创新创意设计,进一步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评、以赛促教”,培养学生项目实践能力和创意创新意识,以技能应用讲好文化故事,中国职工技术协会联合雄安新区教育局经研究,决定举办数字文旅中国技能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
雄安新区教育局
(二)承办单位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职业人才工作委员会
河北省容城县教育局
(三)协办单位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
容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京西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德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参赛对象
全国中高职院校(含技工学校)、本科层次相关院校(如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等)的教师、学生。
三、赛项设置及参赛方式
(一)赛项设置
大赛设数字博物馆设计和数字文创设计两个赛项。
1.数字博物馆设计。本赛项面向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文物保护与修复等相关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数字文创、数字文博、智慧文旅、教育培训等产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着重提升参赛者在三维数字化建模、虚拟场景空间搭建、VR交互功能设计、沉浸式内容开发、虚拟现实系统集成(含硬件适配)等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技术体系涵盖三维建模设计、场景空间搭建、材质与纹理制作、VR交互功能设计、虚拟展示技术及终端展示设备操作等核心技能。对应三维建模师、VR场景架构师、Unity开发工程师、交互技术美术师、数字内容策划师、虚拟展厅设计师、VR系统运维工程师等职业岗位。
2.数字文创设计。本赛项面向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虚拟现实技术等相关专业,旨在培养服务于模型设计、3D打印、数字文创、数字文旅、教育培训等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着重提升参赛者在新产品设计、三维造型设计、3D打印技术、文物复仿制、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技术体系涵盖三维建模设计、金属机3D打印操作、FDM3D打印及操作、文物复仿制后处理及涂装等核心技能。对应新产品开发工程师、文创设计、三维建模师、3D打印操作员、文物复仿制工程师等职业岗位。
(二)参赛方式
以单位组织参赛,同一单位每个赛项限报3支参赛队。
1.数字博物馆设计赛项:团队成员4人,其中参赛教师1名、参赛学生2名、指导教师1名。
2.数字文创设计赛项:团队成员4人,其中参赛教师1名、参赛学生2名、指导教师1名。
四、赛程安排
大赛自7月正式启动,于11月中上旬举行线下决赛。
(一)第一阶段:参赛指导及院校选拔
1.大赛将安排参赛指导和赛项技术指导(详见附件1),参赛队如有对大赛安排、赛项设置、竞赛规程及平台等方面的疑问可联系咨询。如有需要,组委会将适时组织报名参赛队线上集中指导(具体以QQ群通知为准)。
2.各拟参赛单位根据大赛参赛要求、竞赛规程进行内部选拔,选定选手组队参赛。
(二)第二阶段:报名及初赛作品提交(8月1日-9月19日)
以参赛队为单位,填写报名表(见附件2,须加盖所在单位章)并提交电子版及初赛作品至指定邮箱(邮件主题以“赛项名称+参赛单位+参赛队1/2/3+”为命名)。各参赛队应在9月19日24点前完成报名并提交初赛作品,涉及实物作品的应按竞赛规程要求邮递。
1.数字博物馆设计赛项请将报名表及作品按要求递交至邮箱bowuguansj@126.com。
2.数字文创设计赛项请将报名表及作品按要求递交至邮箱wenchuangsx@126.com。
(三)第三阶段:初赛作品评审(9月20日-9月28日)
1.各赛项由组委会组织专家组进行初赛作品评审,并根据各赛项评审成绩按参赛队总数一定比例进入决赛。
2.入围决赛的参赛队名单、决赛样题随决赛通知公布。
(四)第四阶段:决赛前培训(10月-11月)
决赛前将组织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线上培训以决赛竞赛安排及样题讲解为主,线下培训以实训应用为主。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第五阶段:大赛决赛(11月中上旬)
决赛期间将举行颁奖仪式和相关配套活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大赛奖励
1.各赛项按决赛总成绩排名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其中一、二、三等奖分别占各赛项参赛队总数的10%、20%、30%。由中国职工技术协会颁发获奖证书、奖牌。
2.根据参赛队决赛总成绩,各赛项获得一等奖且总成绩前1%的参赛队由中国职工技术协会职业人才工作专业委员会择优推荐由全国总工会主办、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承办的“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参赛作品应满足该赛事参赛范围及竞赛要求)。
3.根据参赛队决赛总成绩,各赛项获得一等奖且总成绩前3%的参赛队由中国职工技术协会职业人才工作专业委员会择优推荐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主办的“中国专利奖”(参赛作品应满足该赛事参赛范围及竞赛要求)。已推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或“金桥奖”的不再推荐。
4.根据参赛队决赛总成绩,各赛项获得一等奖且总成绩前3%的参赛队由中国职工技术协会职业人才工作专业委员会择优推荐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主办的“金桥奖”(参赛作品应满足该赛事参赛范围及竞赛要求)。已推荐“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或“中国专利奖”的不再推荐。
5.根据参赛队决赛总成绩,获奖参赛队所在单位为技协会员单位的,报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批准后,授予获奖参赛队“中国技协创新工作室”称号(如教学名师工作室、技能名师工作室等)。
6.大赛设组织奖和贡献奖,由中国职工技术协会颁发奖牌,表彰在赛事组织和赛事支持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
六、宣传推广与成果应用
1.大赛将借助合作媒体、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活动期间将对本届大赛和相关参与单位及典型事例进行宣传展示。
2.建立作品产需对接平台。为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好服务;组织有意向的企业与参赛队建立对接,开展成果合作、转化与应用,为有意向的投资企业开展合作牵线搭桥,推进成果转化。
3.建立常态化服务平台。建立《专家库·人才库·成果库》,开展“年度技术贡献、技术创新、教育培训”等人物榜单建设活动,选树一批人物榜样。建立《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年度总榜单》,开展“技术工种全国冠军”征集活动,选树一批全国冠军。
七、其他事项
(一)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决赛期间交通、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二)赛事平台由支持单位免费提供使用。请参赛队使用正版软件。
(三)本次大赛相关信息将在“职教资源服务平台”公众号、“赛育达职教资源服务平台”订阅号及赛事QQ群(292136152)发布。
(四)参赛作品的专利申请等权利归属设计和制作人员。大赛组委会有选择参赛作品用于保存并展示的权利。参赛作品不得侵犯其他个人或组织的知识产权,对于侵犯其他个人或组织知识产权的,一切后果由参赛队和相关责任人负责。参赛者报名参加本次大赛,须同意授权主办方享有网络及相关媒体传播权。
(五)联系人
李小芳 13520105343
田嘉辉 18522056590
李文超 13553009959
附件1.竞赛规程
附件2.报名表
中国职工技术协会
202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