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机械行业企业人才认证服务联盟与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AI赋能职业院校教学与科研提升”线上专题培训圆满落幕。此次培训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吸引了全国40多所职业院校的200余名教师线上参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林子雨教授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信息中心陆亚文教授分别从科研与教学的角度分享了前沿理论与实践案例,为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林子雨教授以Deepseek大模型赋能职业院校科研为主题,系统梳理了大模型技术的发展脉络,从原理到国内外主流大模型产品的应用场景解析介绍了如何选择通用大模型或推理大模型的辅助工作。林教授不仅分享了在文本、图片等各类应用中精心归纳总结的提示词模板,还演示了大模型快速解析知网文献并生成结构化综述的高效流程,展示了将学术论文自动转换为思维导图和PPT,进而提升文献阅读效率的方法。林教授强调“人机协同”将成为科研新常态,同时也提醒科研工作者需保持审慎态度,建立“模型生成-人工校验”双轨机制。

       随后,陆亚文教授聚焦AIGD在职业院校教学与日常办公,展示了AI技术在助教助研、助学、助评、助管四个方面在教育一线的落地实践。林教授展示了该校开发的“数字人微课系统”将教师上传的PPT自动生成带动态数字人讲解的微课视频,介绍了应用“学科智能体”,搭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知识库智能问答系统、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创作评估模型以及旅游专业的西湖导游实训助手。这些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通过苏格拉底式追问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培训中还介绍了多种实用工具,如WPS AI的智能PPT生成功能、秘塔的公文撰写优势以及即梦等AI绘图工具,这些工具显著提升了课件制作和行政管理的效率。例如,秘塔写作猫可在1分钟内产出符合规范的会议纪要,而杭科院开发的校园智能问答系统整合了80余个办事流程知识库,使新教师咨询效率提升了70%。

        在培训过程中两位专家均强调,AI应用需坚守教育本质。林子雨教授指出“AI应服务于启智润心,不能弱化基本功培养”;陆亚文则分享了该校在数字化教学改革中的宗旨,“将AI作业设为‘过程性考核’,要求学生提交与模型的互动记录,重点考察思维演进而非结果正确性”。这表明职业教育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的应用,还需关注育人本质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次培训为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科研和日常办公如何使用AI工具高效工作提供了示范参考,受到参培教师的认可和好评。在这个算法重构教育的时代,主动拥抱技术变革者,方能抢占人才培养的先机。未来,联盟和赛育达将继续探索助力职业院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提升的高质量培训内容,服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2021 北京赛育达科教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19058391号-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248号机械大厦19层邮编:100055电话:010-6325 2191

友情链接: 教育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教育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